位于北京城南的大葆臺西漢墓為西漢廣陽王劉建大型墓葬,是新中國發(fā)現(xiàn)的第一座“黃腸題湊”葬制的西漢諸侯王墓,是北京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漢代墓葬,對研究漢代喪葬制度和漢代歷史具有重要價值,2021年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xiàn)”。
近年來,北京市積極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和博物館之城建設。北京市“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強大葆臺西漢墓遺址保護,推進大葆臺博物館改建。
近日,北京市發(fā)改委批復大葆臺西漢墓遺址保護及博物館改建工程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將更好展示漢代歷史文化標識。
項目包括哪些內容?又將為我們展現(xiàn)什么樣的漢代風貌?來,和發(fā)改君一起提前去看看~
新建
博物館設計總建筑面積7600平方米
大葆臺西漢墓遺址發(fā)掘于1974年,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于1983年對外開放,是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科普基地,此次將在原址加強遺址保護并改建博物館。
項目位于豐臺區(qū)豐葆路郭公莊707號,東臨豐科路,南、西臨現(xiàn)狀綠地,北臨豐葆路。
項目位置示意圖項目位置示意圖
此次將新建總建筑面積7600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積3480平方米,地下面積4120平方米。建設藏品庫區(qū)、藏品技術區(qū)、展示陳列用房、教育與公眾服務用房、業(yè)務研究用房、管理保障用房等。同步建設管線、道路、廣場、綠化等室外工程及相關市政配套工程。
發(fā)改君了解到,大葆臺西漢墓遺址保護及博物館改建工程項目是北京市2022年重點工程,并已納入新一輪城南行動計劃重點項目。遺址保護已于2022年9月啟動,博物館改建工程計劃于2022年底開工,2024年建成投用。
彰顯質樸閎放漢代文化
“黃腸題湊”是流行于秦漢時期的一種特殊葬制,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其“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向內,故曰題湊”。
大葆臺西漢墓遺址留存著中國西漢晚期的兩座大型的木槨墓,被認定為廣陽頃王劉建及其夫人的墓葬。其中,1號墓即為一處保存完好、結構清晰的“黃腸題湊”墓。
“黃腸題湊”墓葬展示
為了更好展示漢代墓葬文化,此次改建在設計風格、結構規(guī)劃及外立面打造上,處處彰顯漢代質樸、閎放的文化內涵。
精妙呈現(xiàn)“黃腸題湊”
建筑造型取意漢代墓葬形制,采用覆斗式造型,四面放坡,配合以夯土立面材質,彰顯漢代質樸、閎放的文化內涵,呈現(xiàn)漢代“黃腸題湊”高等級墓葬制式。
項目效果圖項目效果圖
建筑設計尊重原有遺址及地貌,遵循“整體保護”與“最小干預”原則,一號墓在室內展廳展示,二號墓在室外地面通過硬質鋪裝等材質再現(xiàn)墓室形制,金代水井設在外庭院形成景觀空間,封土堆通過綠化步道融入參觀流線。主入口隔扇墻立面紋理提取“黃腸題湊”中的題湊形式,正面橫向紋理為“黃腸題湊”的延展面,側面為“黃腸題湊”的截斷面,從而巧妙運用了黃腸題湊葬制文化特點。
一號墓展廳效果圖
充分發(fā)揮公眾服務功能
突出為民服務理念,注重發(fā)揮文物價值,補充完善文物保護、展覽展示、科普教育等功能用房,加強文物價值的挖掘闡釋和傳播利用,讓文物“活起來”,更好服務中小學生校外教育和科普教育,傳承歷史文明,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踐行低碳環(huán)保理念
整體通過采用綠色建材、裝配式結構、節(jié)水器具和節(jié)能電氣系統(tǒng)等,結合自然采光、通風等適宜技術策略,實現(xiàn)綠色低碳、節(jié)能環(huán)保。
助力建設博物館之城
大葆臺西漢墓遺址保護及博物館改建工程項目作為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落地之花”,具有積極作用——
項目建設是落實相關規(guī)劃的具體舉措,有利于加強珍貴文物遺址的保護,推動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博物館之城建設。
項目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文物資源傳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fā)展的作用,進一步增強高品質文化供給,提升城市南部地區(qū)公共文化承載力,助力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fā)展。
讓我們期待
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的
一次優(yōu)雅“升級”
屆時“殿堂”相約
一起領略漢文化的無盡魅力~
版權聲明: 該文章出處來源非本站,目的在于傳播,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lián)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站無關;凡本文章所發(fā)布的圖片、視頻等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zhí)峁┌鏅嘧C明,以便盡快刪除。